查看原文
其他

社会治理 | 海门聚群众智慧,以法治力量“撬动”基层治理

南通政法
2024-12-13

近年来,海门将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融入基层治理各个环节,充分发挥群众基础,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,进一步筑牢社会稳定和谐的基层基础。




激发“银发力量”新动能


“岁月岂抑老骥志,皓首尚是为霞时。”近年来,海门深入挖掘各类“银发人才”资源,搭建平台创新载体,引导“银发力量”发挥法治、经验等优势,为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注入新动能。成立于2017年的“杨大姐工作站”,是常乐镇矛盾纠纷化解的名品牌,在杨大姐的带动下,几位退休老同志投身于调解工作,退休不褪色,继续发挥着余热。工作站成立至今,参与调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910多起,重大矛盾纠纷、复杂疑难矛盾160余起,调处成功率98%以上,有效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谐。“杨大姐工作站”还积极发动村里有志于矛盾调解工作的退休党员、退役军人、老教师等参与进来,使调解工作更贴近群众。官公河村“老兵张琰调解工作室”充分释放退役老兵红色力量,将 “情味”“法味”“兵味”融入矛盾纠纷化解,着力打造人民群众信任的红色品牌,坚持矛盾调解、政策宣传、帮扶救助、拥军优属等相结合,让人民调解工作“红”起来、“活”起来、“亮”起来。




谱写基层党建新篇章


为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方法、新路径,海门常乐镇充分发挥退休老支书丰富的基层治理经验优势,成立颐生村“支书达理,以理说理——老支书工作室”,把老支书的政治优势、经验优势转化为助推基层建设的发展优势,为基层社会治理增添智慧与力量。“老支书工作室”通过面对面了解群众需求,积极协调对接镇政府部门,有效化解房屋漏水、邻里矛盾、消防安全等纠纷,成功搭建起百姓需要、人民满意的 “连心桥”“民生桥”“幸福桥”。在颐生村宅上党小组,创新打造了“幸福食堂”,每天为留守老人们提供营养健康饭菜的同时,开展各类百姓喜闻乐见的活动,妇女们聚在一起做点心、逢年过节慰问老人、孩子们参加暑期课堂、志愿者举办法治宣传活动等。有时遇到生活不顺产生矛盾的两家人,来到幸福食堂,吃顿饭聊聊天,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就可以把纠纷化解于无形。像幸福食堂这样润物细无声的关爱措施越来越多,村民生活也变得越来越舒心。村民们都说,“吃‘幸福食堂’,回‘百姓之家’。”




巧用基层治理“微网格”


为推动“小网格”发挥“大作用”,海门做细做实网格驿站,坚持“宅上党小组”和网格驿站同频共振,本着“群众诉求听得见、群众意见看得见、群众办事找得见”的宗旨,使“微网格”成为发现社会矛盾的“前哨站”。推行“网格+调解”的全网格排查模式,推动网格员加入村居人民调解组织,在解决基层纠纷过程中,普及法律知识,提高村民法治意识。麒新村的龙潭驿站以“情法相济、德理相融”的方式,在调解过程中心平气和地与群众话家常、讲故事、传知识,向群众讲解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和懂法的重要意义,将普法宣传深入群众心中。

(来源:海门政法)



“警车就在你车边上,你自己下来看么!”


订婚后解除婚约 通州法院巧解彩礼纷争“死循环”


75+寻找老政法精神 | 功不唐捐、浚源以闸

分享收藏点赞在看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南通政法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